張志華:堅定推進高質量發展 更好地擔當使命職責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已化為人民的高度共識,成為新時代引領黨和國家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政治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成為引領實現民族復興的旗幟;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世界的眼光、寬廣的視野,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國防、外交等多方面做了系統、全面、科學的謀劃布局,是指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綱領性文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八部分,聚焦“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做了全面科學的論述,有許多新論斷、新表述。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求“廣泛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強調“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指出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強調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這些都是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現代化文化產業體系、加速高質量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的戰略高度來明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功能、地位、目標和任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黨鮮明的文化立場,進一步凸顯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二十大報告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履行好使命責任,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和文化建設的內在邏輯關系,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開創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未來。
近些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集團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績,社會經濟效益各項指標都連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面臨的重大危機,特別是集團傳統主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①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各項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快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互聯網觸達率已達80%,標志著人們的閱讀活動發生了劇變,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數字化特征,閱讀對象數字化、閱讀行為數字化、閱讀環境數字化,直接動搖了傳統出版業的根基;②網購的快捷便利,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文化消費習慣。據統計,網上圖書銷售占比已經達到80%,以短視頻售書為代表的新銷售模式迅速成長,極大地沖擊了線下零售體驗,極低的折扣嚴重威脅了實體零售的生存根基。③AR、VR、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的廣泛深入運用,已開始深刻改變了傳統的出版產業生態。④疫情持續沖擊,導致產業鏈條上的一批中小企業倒閉,致使一些單位的呆壞賬迅速增加。地方財政困難也致使逾期貨款增多,侵蝕企業利潤。⑤經營觀念陳舊、運營手段傳統落后、管理粗放,復合型人才缺失,也是導致傳統主業增長停滯或下滑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受益于教材教輔的穩定經營,和黨史學習、黨的最新理論“進課堂”等政治理論文獻的出版、印刷和發行,集團傳統編印發供主業經營維持了穩定增長。但是從占主業經營比重最大的出版、發行兩個板塊的收入增幅和利潤率來看,集團主業經營狀況令人擔憂。
據統計,較之于2020年,2021年集團出版板塊營業收入增長10.4%,發行版塊營業收入增長14.2%。兩個板塊增長的平均值(12.3%)均低于印刷和物資貿易板塊增長幅度平均值(25.3%)和多元板塊的增長幅度(51.9%)。
更為嚴重的是,伴隨著出版、發行板塊營業收入增長放緩,出現了出版、發行板塊利潤率持續下降和存貨大幅上漲的問題。與2020年相比,2021年集團出版板塊利潤率下降了7.03%,發行板塊利潤率下降3.26%。在存貨上,2021年集團出版板塊比上年上漲21.59%,發行版塊上漲27.65%。
這些數據表明,由于多方面因素迭加影響,特別是產業生態的驟變,傳統主業、特別是出版和發行板塊的經營已面臨著非常大的危機。傳統主業各版塊的功能定位、組織架構、發展戰略已經到了必須進行脫胎換骨式改革的緊要關頭。
下一步,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切實轉化為集團深度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具體要突出五個著力點,全力爭取新的突破。
一、明確主責主業,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力量上,勇擔當、作貢獻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強,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獨立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從民族危亡走向民族復興的歷程,就是中華文化煥發活力,走向復興的歷程。而且,越是接近復興的目標,越需要付出更為艱巨、艱苦的努力,越需要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為全面推進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時代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建設作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我們應當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新時代開新局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再者,進入新階段,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高品質、個性化的特點更加明顯,這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應當深入地研究這種新趨勢、新變化,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出版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我們應當努力地擔當好應有的責任。然而盡管集團這幾年各方面都有不小的發展進步,但對照這些新要求、新使命,我們的工作仍有很大的差距,發展的質量還不高。
以出版板塊為例,2021年集團獲得國家級重大獎項、入選國家級精品工程及出版規劃208項,獲獎數量較2020年增長71.9%,社會效益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總體上看,我們的出版效率、效益仍持續走低。從一般書單品種市場銷售情況看:集團所屬各出版單位全年共出版圖書13997種(其中一般書為4439種),但據開卷監測數據,銷售過10萬冊的僅為38種,3-10萬冊的222種,1-3萬冊的423種,以上僅占當年出書總品種的4.8%。其余的銷售均在1萬冊以下,占當年集團出書總品種的95%以上,占一般書總品種的85%。據了解,還有出版單位許多一般書起印數都在3000冊以下,有的包銷書甚至印量只有幾百冊。從一般書整體經營效益上看,2022年1-9月份,集團出版板塊的一般書銷售碼洋、銷售收入、利潤和毛利率,與去年同比,出現了整體下滑趨勢。其中,銷售碼洋下降13.4%,營業收入下降23.42%,營業利潤下降30.75%,毛利率下降了2.65個百分點,降幅達9.38%。
出版板塊效益低下,發行板塊也不容樂觀,據開卷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份,全國實體書店零售額同比下降36.87%,山東省實體書店零售額同比下降17.71%,書店集團則是下降了17.35%。
因此,傳統主業要想生存下去,進而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在三方面狠下功夫:
更多新聞
More- 遲云:守正創新 行穩致遠2022-08-12
- 激活數字經濟新引擎 助力出版高質量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志華在202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