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使命看擔當
致敬拼搏在工作第一線的印刷工人
編者按: 在集團前不久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演講比賽中,一位演講者說:即使不是出版集團航船上鎮定自若的船長,不是勇斗風浪的水手,但只要當好船上的一顆螺絲釘,誰又能說,這不是光榮的山東出版人呢?誠然,集團有發揚著文字力量的圖書編輯者,有直接面向廣大讀者的知識傳遞者,有把資本與金融融合發展的文化投資者,他們以各自所長,為集團的做大做強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與此同時,在山東出版人的方陣中,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沒有安靜的辦公室,要伴著機器的轟鳴完成整日的勞作;他們不需要編校大量的文字,卻要搬動成千上萬斤紙張、油墨、成品;他們在炎炎夏日中沒有涼爽的空調,敞懷光背似乎衣衫不整......他們,就是我們的印廠職工
臉頰上淌下的成串汗珠,工作服上一層又一層的汗堿,粗糙的滿是傷口的大手,午休片刻露出的滿足笑容......所有這些,詮釋著他們作為出版航船上一顆螺絲釘的驕傲,彰顯著他們作為山東出版人的責任與擔當。讓我們把鏡頭對準他們,對準每一位山東出版人!
厲兵秣馬,備戰18秋統編三科教材
自2017年秋季教材開始,國家統編三科教材開始統一使用,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挑戰,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戰略擘畫。按時、平穩、有序地完成統編三科教材的印制發行工作,是中央賦予全國出版發行戰線的又一項重大政治任務。2018年秋季教材印制工作已全面展開,截至6月20日,股份公司共安排付印教材品種308種,4343.01萬冊,用紙31.9萬令,與去年相比,付印情況均超過四成。但由于今年一、二、七、八年級的統編三科教材修訂送審,外加三、九年級新編,定稿時間相對較晚,致使統編三科教材付印晚,為統編三科教材課前到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新形勢下教材建設的方針政策,切實做好國家統編教材的印制工作,股份公司所屬的四家印務單位高度重視,全員聯動,做足準備,嚴格監管,全力以赴確保印制任務圓滿完成。
進入六月份以來,氣溫持續升高,“橙色預警”不斷,伴隨著持續攀升的高溫天氣,是印務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如火如荼的沖天干勁和斗志昂揚創佳績、齊心協力奪高產的飽滿工作熱情。為確保三科教材印制周期和質量,各印務公司專門成立國家統編三科教材印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公司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多次召開專題印制會議。公司生產部門專門編制了印制時間表和任務表,制定了印制計劃。接到任務后,首先確認印刷委托合同,及時查看印制施工單,逐項核查、數量、紙張要求、周期要求,第一時間通知材料部門及車間做好生產準備工作。生產部依據施工單要求,安排機臺、制訂生產計劃,實行全過程生產進度控制,做到機臺和品種的產量日報。在教材印制過程中,從原材物料使用、印制過程監管、廢棄物料處理等方面嚴格落實綠色印刷標準,使用指定品牌,確保印制所使用的紙張、油墨、潤版液、覆膜膠、熱熔膠等產品完全符合綠色印刷標準,調集最優質、最環保的紙張、油墨等原材料,指定最專業的機臺集中印制,確保國家統編三科教材的綠色印刷品質。產品印裝期間,企業自身依據標準不斷進行產品的自檢和抽檢工作,全部自檢、抽檢記錄均保留,實行產品質量倒查追查制度。
印廠上下緊緊圍繞教材印制這一中心任務,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科學調度,周密安排,相互協調,相互協助,克服高溫酷暑等困難,出滿勤、干滿點,放棄周末和節假日,一直奮戰在生產第一線,全力以赴保障教材生產任務。
鏡頭一:表率
辦公樓里空空蕩蕩,與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形成了強烈對比。在車間里,記者遇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廠領導,有部門負責人,有各科室的工作人員,所有機關人員都下到車間一線,操作機器的、搬運物品的、打包裝車的,個個技術熟練,有條不紊,還真和一線工人分不出來。再仔細觀察,機關人員大多衣著齊整,即使工作服被汗水濕了再干、干了再濕,倒沒有幾個“赤膊上陣”的,而且黨員還都戴著黨徽。“沒辦法,一到印刷旺季,人手極度短缺,到勞務市場上,一百塊錢一天都找不到人,再多就超過在職員工工資了。”說話間,廠長高軍就把五十多斤的一包書漂亮地打好捆,整齊地碼在一邊。據了解,機關人員到車間是廠里的傳統,每年能達到四個多月,廠領導班子成員全年365天,無論是平時還是節假日,哪怕是除夕夜,每晚都有人在廠值班。
鏡頭二:四萬斤
“40000斤”,每包50余斤,一盤16包,一天50盤,幾個簡單數字的相乘,就是每個打包臺一天的基礎工作量。數字的巨大讓記者震驚,透過數字4后面那一串連續的零,我們看到了一群忙碌的身影……
打包機旁幾名打包員正在緊張工作,把牛皮紙鋪平,碼上整齊的書籍,再用牛皮紙把書嚴絲合縫地包起來,然后推到打包機上,“嗖,嗖……”四條打包帶把包捆得結結實實,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二十秒。鋪紙,碼書,包裝,捆扎,上盤,幾個重復的動作,手腳麻利的師傅們一氣呵成。
記者掂了一下包,或許沒有預料會如此重,不由踉蹌了一下。一旁的工人師傅笑著說,即使是棒小伙,這個活兩天干下來,手臂也會抬不起來。
鏡頭三:溫度
斑駁的墻上掛著簡陋的溫度計,細細的指針停留在38攝氏度的位置。“現在剛入夏不久,天氣還是比較舒服的,再過幾天就要經常爆表了”!溫度計的最大計量值只有40攝氏度,爆表溫度是多少,恐怕只有車間里的人才能體會。聯想到三伏天的熱浪,吹著空調還嫌熱的自己,記者的汗水也瞬間流了下來。
印刷機上,換版師傅蜷縮著身子,只看到衣服上那一道道汗堿;
膠裝機前,女工有序地相互配合,不時流下的汗滴,并沒有打亂她們的工作節奏;
打包機旁,小伙子們黝黑的背上,微紅的臉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汗珠,手里的活一刻也沒有停下……
38攝氏度,舒服?記者可以想象集中在三伏天的教材印制的場景:人員、機器24小時連軸轉,高強度的工作,發燙的機器,整個車間就是一個大大的“蒸籠”。
鏡頭四:降溫
偌大的機器下面是幾個裝滿冰塊的塑料桶,旁邊是呼呼作響的大馬力風扇,然而,所有的風扇基本沒有朝向工人的,幾乎都是朝著機器吹著僅有的涼風,這一切都是在為機器“解暑降溫”。每次教材印刷高峰期來臨之前,印廠都會仔仔細細檢修機器,做好充分的降溫準備,力爭機器達到最佳的運轉狀態。
商業輪轉印刷機由于自帶烘箱,印刷烘干時產生大量熱量,再加上夏季高溫酷暑,高溫時節車間溫度大都在42度以上。為了改善商業輪轉印刷車間工作環境,公司每年都采購大量冰塊用于降溫,防止設備因高溫而停止運轉。“商輪車間每到夏天就像是一個蒸籠,溫度爆表是常有的事情,洗完膠皮渾身都濕透了,在烘箱邊上操作一會就烘干了,一天下來衣服濕了干,干了濕,反反復復,衣服上全都是堿漬。”商業輪轉印刷機機長張清松介紹到。2018年印廠在商業輪轉車間安裝了空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溫狀況,改善了工作環境。“現在安裝了機臺空調,雖然車間還是很熱,但在洗完膠皮的時候能有點涼風,已經心滿意足了。”員工們滿意的回復著現在的工作環境。
鏡頭五:改善
午餐時間到了,員工們陸陸續續從車間前往餐廳用
更多新聞
More- 集團“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比賽圓滿落幕2018-06-12
- 從一套書到一個融合出版項目“身邊漢字”的出版探索之路2018-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