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忠:學習理解十九大思想內涵
以新的姿態推動工作發展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論斷、新要求、新部署,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首要的政治任務,本人通過集中培訓、集體學習、自學等方式,逐步加深對十九大精神的認識和理解,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初步學習的體會:
一、從政治的高度學習理解十九大的思想內涵
十九大報告是一個政治報告,通篇貫穿了政治這條主線,必須從政治的高度認識和理解報告的內容。
大會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向人民、向歷史、向全世界莊嚴宣示:我們黨在新時代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政治宣言。報告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謀劃了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四個偉大”的實踐新路徑,回答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新課題,是我們黨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總書記在報告中開宗明義,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大會剛結束,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中共一大會址、瞻仰了南湖紅船,多次講到“初心”二字,強調“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可以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政治立場。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領導,“四個偉大”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把黨的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鮮明提出黨的建設最根本的是政治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突出政治功能;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要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要深化政治巡視。
報告在闡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時強調,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在闡述推進偉大事業時強調,要保持政治定力;在“八個明確”中強調,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要以政治安全為根本;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要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有效維護國家安全,要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標準;全面增強執政本領,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將“政治建軍”列在“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之前;群眾工作方面強調要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有人統計,“政治”一詞在報告中出現了94次。我體會,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講政治,是與黨的性質、黨的歷史使命、黨的歷史任務以及歷史經驗教訓等分不開的。我們這樣一個有8900萬黨員的大黨,要領導13億多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實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偉大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就要求全黨有高度的意志統一、高度的思想和行動一致。這就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就要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如此,才能匯聚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磅礴力量,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風險和挑戰,才能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十九大的重大政治判斷
十九大報告系統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科學把握時代趨勢和國際局勢新變化,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判斷,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賦予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變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時代坐標和科學依據。
1、這一判斷是基于中國發展的歷史基礎。報告指出,建國以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這5年,我們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進行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促成的我國發展的歷史新起點,催生了新時代;5年來我們黨執政方式和執政方略的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重大變化,以及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的發展新臺階,奠基了新時代;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發展新階段,標識了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從十個方面系統梳理了十八大以來各個領域的成就,強調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這些變革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黨的歷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在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基礎上,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這一判斷是基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自1956年黨的八大之后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又一個重大政治論斷,反映了我國當前發展的實際狀況,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指明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根本著力點。我國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從供給側到需求側這兩端所發生的歷史性新變化,促成了新時代。
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是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重要經驗。正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據此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重大政治判斷,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需要從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坐標來思考來謀劃。同時,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在實際學習工作中,要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認識新矛盾、順應新形勢、展現新作為,緊緊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
3、這一判斷是基于黨的奮斗目標有了新要求。十九大作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戰略規劃:到2020年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再奮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比原來規劃提前15年;在此基礎上再奮斗15年,到2050年建國100周年時,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是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在新時代的奮斗目標詮釋了新時代。十九大報告從未來的發展規劃、人民的理想追求、中國的世界影響等方面作了闡述: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
更多新聞
More- 張志華:深入學習落實十九大精神 推進集團轉方式 優結構 促2018-01-03
- 張志華:以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抓落實2017-11-13




